这段时刻我喝了几款不同产区的茶,比如说版纳之巅滑竹梁子的保塘老寨,也有临沧邦东的大雪山、勐库大雪山、永德大雪山等等,这些茶都有一个共同点:海拔都比较高,根本都成长在海拔1900—2100米之间。在品味过这些茶后,遽然联想出一个论题:茶质量与海拔高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?在相同区域的情况下,海拔高程不同,茶的神韵会有怎样的改变?

相似的论题之前在《老徐谈茶》中也讲过,仅仅没那么具体。今日咱们就来评论一下这个风趣的论题,把规模定在三大产区之内来评论。首要,大致看一下茶叶散布的海拔,比较有名的低海拔产区茶当属昔归了,昔归古树茶主产区散布在海拔700—800米之间。在西双版纳,这种海拔高度下成长的茶叶许多,乃至比它低的都有,从景洪到勐腊之间,有大片的人工栽培茶园,尤其是勐腊县城与磨憨口岸之间,这类茶的产值十分大,惋惜的是这类低海拔茶的茶味偏淡,水味显着,回甘弱,层次感不丰厚,个人认为这些茶不太合适制造普洱茶。相反,制做成烘青或是绿茶,质量会比较好。在三大产区中,海拔在1000米以下成长的这类茶叶都遍及具有这种特性,唯一昔归破例,昔归茶是一个奇葩的存在,不具有遍及性。
?
01
1000—1300米之间
海拔高程在1000—1300米规模内所产的茶叶相对于更低海拔的茶而言,茶味会显得相对丰满一些,但依旧会带有少许水味,苦涩感也会相对重一些,两者相较而言,涩感会显着许多。在这个海拔高程以下,比如说像大渡岗等这一线的茶,包含攸乐山的部分茶,涩感都比较重,茶汤的水路比较粗糙,浓稠感比较薄,回甘一般。到目前为止,我根本上是没有品味到过令我比较满意的茶,也可能是我所见及所尝有限,还未遇见罢了,欢迎我们纠正,能寄个样品给我品味一下也是极好的,在这儿先谢过!
02
1300—1800米之间
海拔高程在1300—1800米之间的茶又有什么特色呢?云南大多数的名山名寨茶都成长在这个规模之内,这个规模内出产的茶,茶味丰满厚重,层次感丰厚,茶汤的浓稠感是最好的,茶叶产值也最为会集,但茶的味道跳动也是最大的。比如说老班章、老曼娥相较于冰岛老寨,在海拔高程相同,产区不同的情况下,味道的跳动就十分巨大。再比如说曼兴龙相较于曼松、薄荷塘等味道跳动也是巨大的。总归,凡是我们听说过的名山名寨茶,80%以上都成长在这个海拔高程区间。

03
1800—2300米之间
海拔高程在1800—2300米之间成长的茶就比较有意思,茶的味道也很丰厚,仅仅比起海拔更低一些的茶,在层次感上稍差一点点,但在回甘、茶汤的细腻程度上而言并不差,平均水平反而会有所提高。这儿特别提一下海拔在2000米左右的勐库大雪山,它产的茶在茶味丰满度、层次感丰厚程度上丝毫不差。在这个海拔高程下,它的质量也是一个奇葩的存在。

04
2000—2300米之间
海拔高程在2000—2300之间的茶,茶味会变得偏淡,但不会有水味,根本上不苦不涩,茶汤的水路细腻、柔滑,回甘很好,两三泡之内,口腔中就会有甜美的体现。后边我会把各海拔高程有代表性的名山名寨茶连续和我们聊一聊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