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树普洱的古法制造技艺

趣茶网 15 本文有455个文字,大小约为2KB,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
古树普洱的古法制造技艺

普洱茶的古法制造技艺,以现代科学的名义一分为二。自采摘鲜叶,历摊放、杀青、揉捻、日光枯燥,名为晒青毛茶,归于初制工艺。现代茶叶分类的国家标准,列入绿茶的领域。与蒸青、炒青、烘青的名优绿茶相较,工艺古拙稚拙,独具特征。

质料选取,重视名山。清代赵学敏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、师范的《滇系·山川》、檀萃《滇海虞衡志》、阮福《普洱茶记》等典籍,共同记叙攸乐、革登、倚邦、莽枝、蛮砖、曼洒这六大茶山,并有多人指称以倚邦、蛮砖味较胜。是故建议,纯料普洱生茶,质料至纯,以山停止。

从陈旧的水煮杀青,到唐宋时期的蒸汽杀青,再到明代中期今后的锅炒杀青。晒青毛茶继承了名优绿茶中的干流锅炒杀青技艺,但又无意间造成了中低温杀青的特征。咱们猜想,这是因为条件粗陋所造成的,今时髦且有云南山寨中人以烧饭炒菜之锅,清洗洁净后用来炒茶。这种以名优绿茶视之为弊端的工艺,以现代科学原理解说,恰恰留下了鲜叶中一部分酶的活性,从而为茶后期的转化留下了空间。这是古法技艺的精华地点。

古法技艺,手艺揉捻。不同于名优绿茶美丽动听的万千形状,揉捻成型的条索,或粗大肥胖名为抛条形;或紧结挺秀,名为紧条形。晒青毛茶的条形展现出一种抱朴守拙的天然美感,这是来自于制茶童年期技艺稚拙形状的遗存,可谓茶叶形状的活化石。

茶,从日光晾干、炭火烘干到锅炒炒干,不断演进。唯有晒青茶,感念上天的恩惠,顽固地保留了这种最为原始的枯燥技艺。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茶学院校的教科书中,依然轻视有日晒味的晒青茶,认为最差。孰不知,正是阳光日晒,赋予了茶以新的生命。

原文刊载《普洱》杂志

如触及版权问题请联络删去

上一篇:什么样的茶为好茶

下一篇:没有了

发表评论 (已有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